分类列表
新闻分类
激光测距技术全解析

激光测距技术全解析

一、工作原理

激光测距技术基于光的传播速度恒定这一特性。其基本原理是向目标发射激光束,并接收从目标反射回来的激光信号,通过测量激光从发射到接收的时间差,结合光速,就能计算出测量点与目标之间的距离。公式为:距离 = 光速 × 时间差 ÷2 ,其中除以 2 是因为激光往返了一次。

二、分类

脉冲式激光测距:发射出持续时间极短的激光脉冲,通过测量发射脉冲与接收脉冲之间的时间间隔来计算距离。这种方式结构相对简单,成本较低,常用于军事、地形测绘等对精度要求不是特别高,但需要快速获取距离信息的场景。例如,在野外地形测绘中,可快速测量大面积区域。

相位式激光测距:通过测量发射激光和接收激光之间的相位差来计算距离。它将激光的传播时间转化为相位差进行测量,精度较高,一般可达毫米级甚至更高。常用于工业测量、建筑施工等对精度要求较高的领域,比如建筑施工中对建筑物尺寸的精确测量。

三角测量法激光测距:利用激光束以一定角度照射目标,通过测量反射光在探测器上的位置,根据三角形的几何关系计算出距离。这种方法适用于近距离测量,且对目标表面的反射特性要求不高,在机器人导航、3D 扫描等领域应用广泛,如扫地机器人利用此技术实现自主避障和地图绘制。


分享到